做食品包裝,就是做安全,每個人責任重大!
包裝材料、包裝工藝、包裝印刷原料、包裝檢測等影響包裝安全問題的因素,將成為包裝發展的一大熱點。
包裝材料——包裝安全的第一環節
食品包裝材料是指包裝、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涂料。
食 品包裝材料的安全隱患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包裝材料本身的隱患,例如塑料包裝制品中殘留的有毒單體、裂解物等,另外金屬包裝材料可能出現有毒金屬離子析出, 玻璃材料可能溶出二氧化硅,陶瓷包裝的瓷釉中也可能溶出金屬氧化物;二是生產過程中違規添加各種加工助劑,例如塑化劑,由于鄰苯二甲酸酯具有脂溶性,接觸 到油脂時容易從包裝材料中溶出,轉移到食品內,因此,含塑化劑包裝中的食用油和油炸食品中含量較高。在一定的介質和溫度條件下,會從塑料中溶出,轉移到食 品中去,從而污染食品,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三是包裝印刷帶來的污染,傳統的包裝印刷油墨主要有樹脂型和溶劑型兩種,用這兩種油墨進行印刷,存在重金屬、 有機揮發物和溶劑殘留等有害物質。
未來食品包裝更應在尋求新型安全包裝材料上下功夫,可食性包裝、生物材料包裝等新型包裝材料的研發,也給可應用的包裝材料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范圍,安全的材料才能給食品“外衣”同樣帶來安全。
包裝工藝——包裝安全的控制環節
如, 余姚檢驗檢疫局從一家食品包裝袋生產企業日常抽樣送檢中發現,一批復合袋(PE/PA)檢測出蒸發殘渣(正庚烷,25℃,1 小時)一項指標數值超過進口國(日本)標準規定要求,從而導致不合格。在調查和探討分析后,最終找到不合格原因是由于生產工藝不當從而導致食品包裝檢測項 目不合格,這種現象在食品包裝檢測中還是第一次發現。
產品生產工藝是提升產品品質、改善產品性能的基礎,也是包裝制品安全性的可控環節。包裝制品生產企業應當重視改進產品生產工藝,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嚴格按照進口國標準組織生產,并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保證包裝生產環節的安全性。
包裝印刷原料——讓包裝色彩更安全
如, 德國宣布召回從比利時進口的冷凍細面條,主要原因是面條包裝上印刷油墨所含有的二苯甲酮滲透到面條中,導致面條被污染,檢出二苯甲酮含量達 1747μg/kg,而歐盟委員會于2009年規定食品接觸材料所使用油墨中二苯甲酮和四甲基二苯甲酮的含量不得超過600μg/kg。
包裝印刷油墨中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一定溫度或環境中,可能發生化學遷移,對食品內容物造成污染。
印刷油墨是食品包裝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部分印刷油墨都含有有毒物,降低這些化學毒物的含量,或者研發新型、環保、安全的產品是印刷油墨生產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大重要任務。
關注食品包裝檢測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早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每一件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都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并伴隨著相關檢測設備的興起;而對于食品包裝,卻是鮮有關注。
食 品包裝是現代食品工業的最后一道工序,它起著保護、宣傳和方便食品儲藏、運輸、銷售的重要作用,若是包裝本身就不安全,那又何談保護食品的功能呢?此外, 食品包裝安全性應從材料——加工——印刷——檢測每一步層層把關,塑化劑事件已經發生,那就盡快亡羊補牢,在包裝材料、包裝工藝、印刷油墨以及包裝檢測上 層層完善,讓食品安全更有保證。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注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余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電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復合包裝膜(袋)。現位于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